维生素换算——国际单位(IU)转换至毫克或微克
最近不是那啥嘛,商量了一下,去他娘的节食锻炼,开始启动喜闻乐见的养生(咋舒服咋来)模式。做了各种高大上的研究后,形成了一个养生手册,但是和手边能找到的很多补计比了比,毫克、微克、国际单位(IU) 等单位都不相同,而且换算颇为复杂,我整理下,可以一起看看。国际单位(IU)是用于计算或测量维生素效力和生物有效性的标准化单位之一。国际单位比重量更常见于许多维生素中,因为不同的维生素形式可能具有不同水平的效力。国际单位是计算不同维生素形式的维生素效力的标准方法。
国际单位、微克及其它标签单位的缩写IU= 国际单位RAE=视黄醇活性当量DFE=膳食叶酸当量NE=烟酸当量mg=毫克mcg=μ克=微克
维生素单位换算和计算以下的信息提供了从标准单位(国际单位、视 A 醇当量、膳食叶酸当量、烟酸当量)换至毫克或微克的大致维生素转换。
维生素A1 国际单位=0.3 微克视黄醇1 微克视黄醇活性当量=1 微克视黄醇1 微克视黄醇活性当量=2 微克 β-胡萝卜素补充剂1 微克视黄醇活性当量=12 微克 β-胡萝卜素1 微克视黄醇活性当量=24 微克 α-胡萝卜素1 微克视黄醇活性当量=24 微克 β-隐黄素 ...
写给黄淮
华北的春竟也带着钝刀子割肉的疼,暮色把老城墙洇成赭褐色时,有人曾疑心那些剥落的墙皮里藏着经年的旧信。院里还落着几片梧桐叶,像曾经桌上的小纸条,素笔勾勒着一张张笑脸、亲近又遥远。按理已经立春,可无奈有些景里分明比霜还冷,给冬日里曾经难得的俏皮和热情降温。气象各有不同。我明白过来,有些事儿是未开口先落印的朱砂。自此那些纸条上的笑脸,更在我眼底生了根。疾风叩窗的夜半,总错觉听见铜铃响。推开菱花格,未见天地白。恍惚间你我仍是那双炉边饮酒人,从前字灼句暖,如今起降安妥,便是如此,也要坚持日日观雪,少了这满身同淋雪,世上便再寻不到你我曾并肩的证据。瓦当滴落的雪水渗进砖缝,耳边响起那首写给黄淮。
小飞机和大瀑布
看到津巴布韦的新闻,突然想起了大瀑布说起来奇怪,并没有去过津巴布韦,当年去到维多利亚瀑布的时候,是走的赞比亚一侧,但是今天看到一条津巴布韦的新闻,倒反而想起了那次非洲之旅。当初不觉得,现在回想神秘和原始两个关键词,确实多了点感悟。
卢萨卡:现代与传统交织的首都说到卢萨卡,大家第一印象可能是个典型的非洲首都城市的形象,但我当时快落地时,高空中看着大地变化的感觉挺震撼——人类大刀阔斧对自然的改造,在这里终究是弱了一些,下面是那片密集的小型房屋。那些房屋小到几乎看不清楚,只能看到像拼图一样的排列,当时明白了这就是非洲的现实。卢萨卡国际机场不大,但作为大多数游客的入境点,完全能应付这座城市的繁忙。我记得当天我们就去了 赞比亚农业大学,这是一座绿色校园,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芬芳。说的是什么确实记不得了,仍然印象深刻的有三点,一是学校很大,大片农田、荒地中坐落着不高的一些院系;二是和非洲学生们老师们聊的很好,隐约记得被问到当初并不懂的AI时,讲了很多笑话大家气氛融洽;三是交流将近两小时,竟然没有人给口水喝,后来不知道是否院长不好意思,中午请我们吃了 “Hungry Lion” 这家当地大名鼎鼎的快餐 ...
狼跑跑和猪跑跑
“狼奔豕突”这个成语最早出自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,是一句形容混乱局面的古老成语。原文写道:“狼奔豕突,犬牙相制。”意思是形容狼和猪在恐慌中四处乱窜,毫无方向地冲撞,场面非常混乱。这个成语最早用于描述战争中的局势,当战败或失利时,士兵们如狼般狂奔,如猪般乱撞,形容他们丧失了组织,逃命时的仓促无序。这四个字用在狼和猪身上,特别传神。狼通常给人一种凶猛、狡诈的印象,它奔跑起来有着迅猛的力量,仿佛要逃离一切追逐。而猪呢,相较于狼的敏捷,就显得笨拙许多,乱撞时毫无章法,只顾着自己慌乱地逃命。这种对比在“狼奔豕突”里,强化了局势的荒乱和失控感。狼和猪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动物,但在极端的混乱中,连本该狡黠的狼也变得像猪一样慌张,失去了方向。《左传》所记载的这个成语,是在春秋时期的战乱背景下产生的,那个时代的战争频发,社会动荡,许多军队在战败后都陷入混乱、四散而逃,丢掉了纪律和策略。这种局面就好比狼和猪同时陷入慌乱,不再遵循自己的本性和习惯,完全是一副仓皇失措的景象。现代生活虽然不是战场,但“狼奔豕突”却也生动地反映了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某些状态。我们常常像那只疯狂奔跑的狼,想要用最快的速度解决所有问 ...
敢于挑战、勇于体验、认识心中的鼹鼠和蟾蜍
在文学的奇妙森林中,《柳林风声》以优雅的文笔和富有层次的人物塑造,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那些微妙却深刻的性格特质。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生活是线性发展的,沿着预设的轨迹向前。然而,生活的真谛或许在于敢于偏离那条轨迹,踏上一段“尤利西斯式”的冒险旅途。这旅途不仅是在外部世界中的跋涉,更是在内心深处探寻自我的历程。蛤蟆先生,那位傲慢自负、挥金如土的贵族少爷,似乎总是代表着人性中不受拘束、追求自由和激情的一面。他对汽车的痴迷,对新鲜事物的疯狂追逐,正如奥德修斯面对塞壬的歌声一般,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牵引着,不顾一切地投入冒险。然而,蛤蟆最终学会了克制冲动,回归庄园,不再迷失于物质的诱惑。这正是人类心灵成长的一种缩影:从对外部世界的痴迷转向内在的平静,从追求刺激到学会自我克制。与蛤蟆相对的,是那位谨慎而温和的鼹鼠。他生活在地下,习惯于黑暗与封闭,却在内心深处对未知世界怀有无限向往。鼹鼠的成长故事从他迈出洞穴的第一步开始,探索河岸的美景,结识了性格各异的朋友。他既是“本我”与“超我”的调和者,也是贯穿故事的情感纽带。鼹鼠代表着我们大多数人:渴望突破自我设限,却又惧怕冒险所带来的风险。他的成长是每个平凡之 ...
核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
核武器这个玩意儿,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。爱的是,它似乎能保证大国们不敢轻举妄动,没事干的时候还能拿出来吓唬吓唬小弟;恨的是,真要用上,谁也别想有好果子吃。这就让我想到,每次看到大国们为了核试验闹得不可开交,总忍不住问一句:搞它到底图个啥?炸平了这颗唯一能住的地球,咱们是打算直接飞火星安家吗?
其实仔细想想,核武器的角色早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回想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,核武器似乎一度成了超级英雄剧里那种“终极大招”,但它的真实用途并不是用来解决问题,而是防止问题变得更糟。这不就像你小时候班里那个有个当官爸妈的同学,谁也不敢惹,打起架来他也不见得动手,光站那儿就行了,气场足够镇场。
现在回过头看,核武器更像是个大家谁也不敢用的高科技摆设。威慑力是有的,但真要动起来,代价可不是小事。这东西可不像手机软件,按个按钮就能重置。用一次,可能几百年都没法恢复原样,核冬天的场景光想想就够让人后背发凉。还记得那篇关于核冬天的论文,看完我都觉得,咱东北的冬天简直是春风拂面,核冬天一来,那真是万物俱寂,连空气都冻成冰刀。
所以说,核武器这个存在,更像是个“我比你狠”的标志,但凡有点理智的大国都明白,这玩意 ...
异化:人与世界的距离
异化:人与世界的距离最近,我又一次遇到了“异化”这个词。记得第一次读到这个词,是在马克思的著作里,书中的字句带着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量,让人不得不去思考:我们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感到疏离,甚至和自己都无法建立联系?再后来,这个词开始在各种哲学书籍中不断出现,最后,它成了现代社会中人人都能理解的一个通用词。它在社会学、心理学甚至日常生活中,仿佛无处不在。
异化的起源:从所有权到疏离这个词最早不是出现在哲学里,而是出现在罗马法的文本中,指的是物品所有权的转移。但后来,它慢慢有了更广泛的含义,尤其是卢梭开始思考私有财产的本质时,他发现,私有制把人和他们真正的需求、愿望隔离开了。人们变得不再追求什么是“自然的”,而是被社会制度引导,去追求那些并不属于我们本质的东西。
再后来,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继续思考这个问题。黑格尔把它看作是精神发展的一个过程——精神从自我中走出来,与世界相对立,经过斗争后再重新统一。听起来很复杂,但其实它揭示了一种人类经验:我们总是要通过某种外在的东西来认清自己,尽管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会感到与自己和世界的分离。
马克思的异化:人与劳动的分离不过,异化这个词最为广泛的传播还 ...
在VPS上设置并使用Gmail API进行自动化邮件管理
在现代网络应用中,自动化邮件处理已成为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。通过在虚拟私人服务器(VPS)上设置Gmail API,开发者和用户可以实现自动化读取、分类、回复甚至发送邮件。然而,由于VPS通常无法直接调用浏览器进行OAuth授权,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VPS上设置Gmail API凭据并使用Python操作Gmail邮箱,解决VPS环境下的授权难题,其实这次的主要想法是,我可以直接将待发布的博客md文件发送至特定邮箱,后台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实现不可发布同步到github。
目录
目录
前言:为何选择使用Gmail API
教程步骤
1. 在Google Cloud Console中设置Gmail API凭据
步骤详解
2. 使用OAuth 2.0 Playground生成token.json文件
3. 上传凭据到VPS
4. 编写Python代码以检索未读邮件
5. 在VPS上运行代码
附加建议
安全性提示
日志记录
总结
前言:为何选择使用Gmail API利用Gmail API进行邮件管理具有多方面的优势:
自动化处理:自动分类、归档、回复或转发邮件,提升工 ...
随笔:读刘震云的《一日三秋》
拿起《一日三秋》,刘震云的故事总是让我心里翻涌着情绪。最早接触他的文字时,我也许没有意识到他是如何在字里行间藏起了沉重,但随着岁月的积累,才发现他深刻地理解人性,却从不提及“人性”这个词。他不评判时代,但他的每一个人物都生活在时代的影子下,像命运的木偶,被无形的线牵引,却从不质疑这背后的力量。
记得书中有一段写到:“明亮觉得,干净都是从不干净来的。也许万物同理,世间很多事情也如此。”这句话让我久久无法释怀。我们追求的“干净”,何尝不是从“泥泞”中洗净?正如那些我们渴望的人生美好,也许根源不一定是纯洁无瑕的,但经过无数的磨砺后,依然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。
再想起书中的樱桃,她的人生何尝不是一场荒诞的悲剧?从戏里扮演白娘子,到现实中她被命运击倒,这个角色的命运总让我想起某些电影中的人物。她们在镜头前光彩照人,在现实中却无处可逃。樱桃死后化为冤魂,这让我不禁感叹,连死后也无法解脱的命运,是否真的值得抗争?
再比如:“陈长杰觉得自己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笑话。”当看到这一句时,我几乎可以感同身受。人生有时就是这样,明明在最初时怀揣着伟大的梦想,但到了最后,才发现不过是场闹剧。书中提到的“孙二货”狗的故 ...
延迟退休:全球背景与体制内视角的思考
最近中国正式启动了延迟退休的改革,并引发了广泛讨论。2024年9月13日,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决定,计划从2025年开始逐步实施。未来15年内,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龄将从原来的60岁延迟到63岁,而女性则将从50岁或55岁(视工种而定)分别延迟到55岁和58岁。这项改革是70多年来首次对职工法定退休年龄进行调整[^1][^2]。
延迟退休的背景很清晰:中国面临严峻的老龄化挑战,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。实施延迟退休是为了减轻社会保障体系的负担,确保养老金的可持续性。同时,改革还设计了一系列激励措施,例如“晚退多得”的养老金政策,鼓励职工继续工作多缴费,从而获得更高的养老金[^3]。
欧美国家的经验延迟退休这个话题在全球范围内并不新鲜。欧美许多国家,尤其是欧洲,早已实施了类似的政策。以德国为例,法定退休年龄从原来的65岁逐步提高至67岁,英国则是从65岁延迟到66岁,并计划继续上调。这些国家的决策背后,都有一个共同的现实驱动力——人口老龄化。我记得和一些国外同行交流时,他们提到,虽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养老金体系的持续运转,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矛盾,比如年轻人就业机 ...